范仲淹(989~1052),字希文,苏州吴县(今属江苏)人。北宋初期著名的军事家、政治家和文学家。太宗祥符进士,由晏殊荐为秘阁校理。后拜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。他主张推行新政,改革吏治,提倡农桑,减轻劳役,加强军备,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。工于诗词散文,有《范文正公集》。
范仲淹本来生活在一个官宦之家。五代时期,他的爷爷范赞时任吴越国秘书监。父亲范墉任武宁军(徐州)节度掌书记。范仲淹就是范墉在徐州所生的第三个儿子。可悲的是当范仲淹刚两岁时父亲便去世了。随着家境的衰落,他的母亲谢氏不得不带着他改嫁给淄州长山县(今山东邹平县东)朱氏,更姓朱,名说,中进士后恢复本姓。范仲淹小时候很有志气。他曾在长白山(今山东邹平县南)醴泉寺读书,因家庭贫苦,每天只能煮一盆薄粥,划作四块。早晚各两块,切一点荠菜,加一点盐来吃,这样苦学了三年。后来,他知道了自己的家世,十分难过,哭着辞别了母亲,到南都(今属商邱)学舍读书。他这时学习更加刻苦,夜以继日,有时通宵达旦,五年没有脱衣服睡过觉。由于范仲淹勤奋学习,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。
范仲淹从小就怀有远大的抱负。当他还是个秀才时,就“以天下国家为己任”,后来他当了谏官,大胆揭发吕夷简滥用职权,任用私人,受到贬谪处分。后来他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了大功,又回朝任副宰相,积极推行新政,因触犯一部分权贵利益而遭到排挤,回到陕西防守边境,新政也就废止了。
第二年,他在岳州做官的老朋友滕子京修建当地的名胜岳阳楼,请范仲淹写篇纪念文章。范仲淹写下了脍炙人口的《岳阳楼记》。他在这篇文章里提出,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,应该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一千多年来,这句话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,为国为民,奋斗不息的警句。范仲淹一生艰苦朴素,经常把自己的薪俸分给乡亲,深得人民拥戴。他“死之日,四方闻者,皆为叹息,”人民“哭之如父。”
市民词人-柳永
2008-10-03 1074℃
内容提要: 柳永(987~1053),崇安(今福建崇安)人,原名三变,字耆卿。他是宋代开一代词风的大词人,官至屯田员外郎,世号柳屯田。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门写词的作家。他的词多取材都市生活,...
» 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
- ◇ 徐文长以其猎客
- ◇ 梁启超童年趣事
- ◇ 罗瑞卿大将
- ◇ 圆周率和祖冲之
- ◇ 贝多芬为艺术而生
- ◇ 三毛自学成才
- ◇ 陈景润的成长故事
- ◇ 毛泽东谈怎样使猫吃辣椒
- ◇ 李白求师
- ◇ 小普京写作文
- ◇ 时间的光线
- ◇ 罗斯福:在儿子面前,我不是总裁
- ◇ 聂耳的童年故事
- ◇ 爱迪生智断凶杀案
- ◇ 奥运冠军张怡宁的成长故事
- ◇ 体操冠军刘璇的成长故事
- ◇ 里根与南希的幽默
- ◇ 柳公权拜师练字
- ◇ 唐初军事家李靖
- ◇ 匡衡凿壁偷光
- ◇ 大文豪萧伯纳的故事
- ◇ 毛泽东戒烟的故事
- ◇ 哥伦布航海的故事
- ◇ 一只烂西瓜与诺贝尔奖
- ◇ 好奇善问的伽利略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