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舟求剑 2014-11-18
“刻舟求剑”这则成语的舟是船;求是寻找。在剑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记号,再去找剑。用来讽刺固执而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行为。 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吕氏春秋 察今》,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“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”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 战国时,楚国有个人坐船...
亡羊补牢 2014-11-18
这故事出自“战国策”。战国时代,楚国有一个大臣,名叫庄辛,有一天对楚襄王说:“你在宫里面的时候,左边是州侯,右边是夏侯;出去的时候,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。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,不管国家大事,郢(楚都,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)一定要危险啦!” 襄王听...
对症下药 2014-11-18
东汉末年,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,他的医术非常高明。有两个病人,一个叫李延,一个叫倪寻,都得了头痛发热病,找过很多医生也没治好,于是来找华佗。华佗经过细心诊断,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。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,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。他们俩一看,心里就嘀咕起来:都是一样的病,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?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。 ...
一笔勾销 2014-11-18
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小时候就很有志气。他十几岁时便辞别母亲,外出求学,夜以继日地勤奋苦读。冬天感到非常疲倦时,就用凉水洗脸;吃的东西不够,就喝粥充饥。经过刻苦学习,他终于考中了进士。 庆历三年,范仲淹被宋仁宗任命为参知政事,他和同时任命的韩琦、富弼等一起,进行了一场以改善吏治为中心的改革,史称“庆历新政&...
不耻下问 2014-11-18
解释: 不以向地位、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,形容虚心好学。耻:羞耻。 这个成语来源于《论语 公冶长》,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。然而孔子认为,无论什么人,包括他自己,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。 一次,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...
半途而废 2014-11-18
解释: 半路上停下来不再前进。比喻做事有始无终。 这个成语来源于《礼记 中庸》,君子遵道而行,半涂(即途)而废,吾弗能已矣。 东汉时,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,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,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。 一天,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,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。妻子说: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,因为它的名字...
百闻不如一见 2014-11-18
出处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 充国曰:百闻不如一见。兵难渝度,臣愿驰至金城,图上方略。 释义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。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。 故事西汉宣帝时期,羌人侵入边界。攻城夺地,烧杀抢掠。宣帝召集群巨计议,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。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,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...
三人成虎 2014-11-18
战国时代,互相攻伐,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,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。战国策: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:魏国大臣庞葱,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,临行前对魏王说: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,大王可相信吗?魏王道:我不相信。庞葱说: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,大王可相信吗?魏王道:我有些将信将...
司空见惯 2014-11-18
唐朝的时候,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,名叫刘禹锡,他中了进士后,便在京做监察御史;因为他的名放荡不羁的性格,在京中受人排挤,被贬做苏州刺史。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,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,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,邀请他饮酒,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。在饮酒间,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,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:高...
守株待兔 2014-11-18
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,有一个农民,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.遇到好年景,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;一遇灾荒,可就要忍饥挨饿了.他想改善生活,但他太懒,胆子又特小,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,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。奇迹终于发生了。深秋的一天,他正在田里耕地,周围有人在打猎。吆喝之声四处起伏,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。突然,有一只兔子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