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翁之意不在酒 2014-11-18
醉翁之意不在酒:本意并不在此,而是另有所图。 北宋杰出文学家欧阳修,别号醉翁。《醉翁亭记》便是他的得意之作。 《醉翁亭记》讲的是安徽滁县城西的秀丽风景。那里有一座亭子,据说是山里一个和尚建的,欧阳修给这座亭取名为醉翁亭。因为欧阳修常和朋友来这里喝酒。 欧阳修酒量小,很容易醉,但他为什么还爱喝酒呢?文章说:醉翁...
倚门倚闾 2014-11-18
倚门倚闾:比喻长辈对子女的盼望和怀念。 齐王的宗族王孙贾,15岁就被召进宫当齐王的侍臣。他母亲很爱他,每当他入朝,总要再三叮嘱他早些回来。如果他回家晚了,母亲就会焦急的倚在门外等他回来。 公元前284年,燕昭王派乐毅讨伐齐国,很快攻下了齐国都城临淄。齐王仓惶逃走,逃到了营城,这天,王孙贾没有在齐王身边,听说齐王...
惟命是从 2014-11-18
惟命是从:让做什么就做什么,完全服从命令。 公元前597年,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郑国。三个月后便攻破了郑国都城。郑襄公出于无奈,只好裸露上身,牵着一只羊向楚庄王求饶说:我不能很好的服侍君王,令大王生气,这都是我的罪过。今后,大王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。只要大王不灭郑国,让郑国像您的众多属国一样服侍您,这就是您的恩...
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 2014-11-18
东汉末年,曹操摔兵南下,进攻刘备和孙权的联军 东吴都督周瑜决定用火攻破曹军 一切准备好了,周瑜突然想起,必须要刮东南风才能火借风势,取得成功,而当时是冬天,刮的是西北风,那里来得东南风呢?周瑜急得病倒了 诸葛亮猜透了他的心事,给他写下了十六个字的药方: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;万事具备,只欠东风 周瑜忙向诸葛亮请教办法 ...
酒池肉林 2014-11-18
商代晚期的帝王,多是淫暴之主,一味追求享受安乐。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,据现代人分析推测,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,其中含有锡,溶于酒中,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,身体状况日益下降。商末帝纣,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,<<史记·殷本纪>>称:"(纣)以酒为池,县(悬)...
高阳酒徒 2014-11-18
提起酒徒二字,耸人听闻,实属小题大做。所谓酒徒,只是嗜酒的人而已。《辞海》说,自称酒徒,意含狂傲,称人酒徒,多带贬义,颇有道理。但在古人看来,意未尽然,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元结,对酒徒就写了一首颂扬歌,歌曰:山为樽,水为沼,酒徒历历坐洲岛。提到高阳酒徒,汉代称他功著与国,还有一番酒成大事的记载呢! 高阳酒徒郦食其(音...
竹林七贤 2014-11-18
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:阮籍、嵇康、山涛、刘伶、阮咸、向秀和王戎。他们放旷不羁,常于竹林下,酣歌纵酒。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。刘伶自谓:天生刘伶,以酒为名,一饮一斛,五斗解酲;<<酒谱>>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,乘着鹿车,一边走,一边饮酒,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,什么时候死了,...
生吞活剥的故事 2014-11-18
唐朝时,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。他为了追求名利,常常弄虚作假,把别人的作品,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。当时诗人王昌龄、名士郭正一声望都很高,张怀庆便常常抄袭他们的作品。 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,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诗。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,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裳,想象奇特。张怀庆一看,...
外强中干的故事 2014-11-18
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,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。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:自古以来,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,因为它土生土长,熟悉道路,听从使唤。用外国的马,不好驾驭(控制),一遇到意外,就会乱踢乱叫。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,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(原文是‘外强中干’...
反复推敲的故事 2014-11-18
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。有一天,他骑着毛驴外出,在路上一面走,一面作诗,其中有两句是: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。 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,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,是推门好呢,还是敲门好呢?他一时定不下来。 这时候,文学家韩愈经过这里。按当时规定,官员来了,行人都要让路。可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,不觉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...